前言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历史节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更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目标治理: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
五年规划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目标治理”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三个鲜明特征:目标设定的科学性、目标实施的系统性和目标调适的灵活性,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独特优势。
长远战略视野是目标治理的首要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清晰且宏大的百年战略——从1949年到2049年,用一百年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百年战略被巧妙地分解为20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前30年(1949—1978),中国成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接着用40年8个五年规划(1981—2020),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新的30年6个五年规划(2021—2050),致力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种长远布局的能力,使中国能够超越西方选举政治造成的短期政治周期的局限,保持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系统性政策设计是目标治理的另一关键优势。五年规划不是孤立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综合发展蓝图。在规划的主线和目标指引下,中国能够对一揽子政策进行通盘部署,加强财政、金融、土地、产业、科技、民生等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除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五年规划也有务实管用的实施路径。通过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政策工具,将国家战略分解为具体领域的行动计划;通过年度计划将五年目标转化为逐年任务。这种多层次规划体系,使宏观战略能够落地为微观行动,凸显着政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强大的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目标治理体制最突出的特点。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国家力量调动资源投入到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党办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标志性的大事,展示了我们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优势。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如GDP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全部从擘画的蓝图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治理效能,使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与执行力。
“两大奇迹”:五年规划的治理效能
五年规划是任务表,也是承诺书,更是全体人民的愿望单。通过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首先体现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上。其一,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连续5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近年来五年规划的突出成效。“十三五”期间,中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14位,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其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这相当于用5年的时间新增了一个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其次体现在微观主体的获得感上。通过将国家战略与人民生活紧密衔接,五年规划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得益于五年规划构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体系,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同时,五年规划将老百姓关于收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真切诉求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框架中,通过科学专业的公共政策设计转化为系统、可持续的发展方案,实现了国家发展大逻辑与民众生活小逻辑的紧密衔接与良性互动,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24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9%,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9岁……这些民生指标的快速提升,反映了五年规划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转变。这种国家与人民的目标一致性,是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最深层原因,更是“中国之治”最深厚的根基所在。
完善创新:“十五五”规划的方向建议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方位。它是党的二十大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期的关键规划,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五年规划制度需要在坚持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创新,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强化战略引领功能是首要任务。“十五五”规划需要更加突出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任务的引领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协调统一,形成规划合力。
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尤为迫切。面对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环境,“十五五”规划需要将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比如完善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提高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生物安全等新型领域风险治理。
深化数字化赋能是创新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五年规划制定与实施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如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规划前期研究和情景分析;建立规划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目标任务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推动规划实施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可视化呈现。
完善实施机制是关键环节。提高规划的执行力是做好“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原则。未来五年规划实施机制的完善重点包括:健全规划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规划评估方法,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加强规划与预算、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协同;创新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执笔人:高兰芳,系中共宁夏区委党?!茨男姓г骸悼蒲写Ω贝Τ?、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