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悦来香论坛0769,广州品茶外卖工作室,广州荔湾品茶喝茶工作室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专家视野】全面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时间:2025-08-25    来源:《宁夏日报》2025年8月8日07版实践    作者:龙生平    编辑:    审核:宁杰    访问数: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6月考察宁夏时指出,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擘画的打好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攻坚战蓝图,正是将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塞上大地的生动实践:将实现新增煤炭产能800万吨、火电装机130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2060万千瓦、储能60万千瓦目标,新建宁夏电网7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外送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投资250亿元建设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基、大数据算力等4个绿电园区……这场攻坚战,既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更是践行“双碳”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

  坚持双轮驱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宁夏既坐拥“风光”无限好的资源优势,又肩负着能源保供的重任,必须闯出一条“传统能源转型提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双轮驱动的并行之路。一是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创新实施宁夏能源空间战略:在黄河东岸,充分利用丰富的阳光资源和广阔的土地,精心打造千万千瓦级光伏长廊,利用荒漠化土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在贺兰山东麓,顺势而为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带,推动风电、光伏与氢能储能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二是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对存量煤电机组实施“三改联动”:引入前沿技术,提升能效至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供热机组热电联产改造,优化系统配置,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采用先进环保工艺,确保污染物排放优于天然气机组标准。三是发展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全力实施“光伏+”融合工程:在葡萄种植园,巧妙推广农光互补模式,实现农业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在采煤沉陷区,科学建设生态光伏电站,让曾经的采煤废弃地变身绿电生产基地;在建筑屋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稳步推进 “整县光伏”试点,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强化创新引领,突破能源技术关隘

  科技创新是破解宁夏能源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升级的 “金钥匙”。必须以坚如磐石的决心突破煤化工高端化、新能源智能化、储能系统集成化等技术瓶颈,打造西部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点亮绿色发展新希望。一是攻关煤化工核心技术。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联合体:聚焦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技术大会战。二是布局新能源前沿技术。全力打造“风光氢储”创新矩阵: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实验室宁夏基地,汇聚各方科研力量,开展钙钛矿光伏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能冶金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银川建设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利用丰富的清洁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算力,铸就“东数西算”宁夏枢纽。三是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精心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虚拟电厂,实现分布式能源的聚合管理和优化调度;巧妙部署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电网调度,充分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有序建设区块链能源交易平台,促进绿电交易的市场化、透明化。

  深化体制改革,激活能源市场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宁夏能源革命的“催化剂”和“加速器”。须以破竹之势打破行业壁垒,完善市场机制,让能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无限活力。一是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建立煤电容量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火电机组的合理收益;积极开展虚拟电厂参与调峰辅助服务试点,充分激发需求侧响应潜力。二是创新能源投融资模式。高起点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广泛推广“光伏+乡村振兴”REITs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大胆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为企业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建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三是健全能源标准体系。精心制定“宁字号”能源标准:发布煤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构建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体系,推动退役组件的回收利用;创建氢能产业质量认证体系,保障氢能产品的安全可靠。

  促进区域协作,构建能源共同体

  能源革命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而非孤立单一的独奏曲,而是需要各方协同的交响乐。立足“三北”工程宁夏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在区域协作中携手共进,拓展能源发展新空间。一是打造跨省区能源枢纽。全力推进“西电东送”升级版,加快推动宁东至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扩容,稳步提升外送能力;科学规划宁夏至成渝第二条外送通道,构建“西电东送”北通道,有序建设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强化煤炭应急保障能力。二是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深入实施“能源创新飞地”计划,在东部沿海设立反向科创中心,吸引高端人才开展联合研发,与高校共建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携手突破储能材料技术瓶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让“宁夏方案”随着驼铃声走向世界,在国际能源合作舞台上绽放光彩,提升国际能源合作水平。

  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化解能源重大风险

  宁夏要奋力打好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攻坚战。须构建“产供储销”立体化安全体系,在绿色转型中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能源领域安全无虞。一是提升能源供应韧性。全力建设“三位一体”储备体系:持续完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确保满足30天应急需求;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储煤;科学培育商业库存动态储备,充分调动社会仓储资源。二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深入实施能源装备“强链工程”:全力突破光伏逆变器IGBT 芯片、风电主轴承、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有效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精心建立煤化工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大力培育本土装备制造企业,持续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三是精心构建新型能源安全体系。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广泛应用北斗系统建设油气管道智能巡检体系,实现管道隐患实时监测;科学部署无人机开展风电场巡检,显著提升运维效率;牢固建立能源设施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有效抵御网络攻击。让数字技术为宁夏能源安全装上“千里眼”和“防火墙”,全方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执笔人:龙生平,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

 
 
最新文章
 
>>   【专家视野】全面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专家视野】奋力打好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攻坚战
>>   【专家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专家视野】持续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   【新智库】多维度发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
>>  >>   《宁夏日报》理论版头条刊发我校(院)常务副校(院)长郝彤的署名文章...
>>   《学习时报》专栏刊发我校(院)常务副校(院)长郝彤的署名文章...
>>   《学习时报》刊发我校(院)副校(院)长王琼的理论文章...
>>   《学习时报》刊发我校(院)教职工工作研究文章: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