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悦来香论坛0769,广州品茶外卖工作室,广州荔湾品茶喝茶工作室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宁夏日报》理论版专版刊发我校(院)理论工作者文章
 
 
时间:2025-08-30    来源:《宁夏日报》2025年8月28日刊发    作者:张弼,贾德荣,龙生平,王迪    编辑:    审核:宁杰    访问数:人次
 

【编者按】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以这一理念为发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识、指明路径。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宁夏日报》近日连续推出“‘两山论’的宁夏实践”特别策划专栏,并于8月28日整版刊发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教研人员以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署名的4篇文章,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其在宁夏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展现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成就与影响。现将4篇文章在本公众号转发,以飨读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深刻把握“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张   弼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揭示了发展与?;さ谋缰ね骋还叵?,开辟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境界。20年来,“两山”理念从乡村实践走向国家战略,从地方探索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核心理念。“两山”理念以其简洁生动的表达、深邃厚重的哲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突出代表性、极高辨识度和广泛引领力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图片
图片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重大飞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史。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发展模式将经济增长与生态?;ざ粤⑵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繁荣,最终陷入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鲜明指出生态本身就是财富、?;ど褪欠⒄咕茫痈旧贤黄屏?ldquo;发展与?;ざ粤?rdquo;的传统逻辑,标志着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实现了从“对立式理解”到“融合式统一”的根本飞跃。

 

“两山”理念强调生态价值的本体性和优先性,以绿色生产力彰显新质生产力底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坐标和实践逻辑。它不仅系统回应了“为什么保护环境”这一价值问题——即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更具有固有价值,是人类福祉和文明持续发展的基??;也深入破解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实践问题——即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逼近上限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转型、生态红利释放、可持续模式构建实现发展动能重塑和质量跃升,从而开启了从“要不要?;?rdquo;到“依靠?;し⒄?rdquo;的范式转变。这是一场理论视野的提升,也是一场发展方式的深刻重构。

 

“两山”理念的提出,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要义。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指出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基础、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无序扩张。习近平总书记将两者有机融合,提出“两山”理念,既承继了传统文化和科学理论的精华,又实现了生态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系统性重塑。这一飞跃所彰显的本质,是将生态从附属性、工具性角色中解放出来,确立为发展的基础性变量。这既是理念提升,也是话语与制度的整体跃升,既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观,也为全球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从文明形态的视角看,“两山”理念为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提供了清晰路径与方法论坐标。

 

各地的发展实践为这一理论原创提供了鲜活注脚。浙江安吉余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探索绿色富民之路;河北塞罕坝林场实现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宁夏光伏治沙工程将荒漠变为能源基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依托独特生态条件走向国际市场。这些案例表明,生态价值一旦被尊重、?;ず秃侠碜?,便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世界性难题。“两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指引中国坚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两山”理念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污染防治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两山”理念写入党章,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央生态环境?;ざ讲熘贫热娼?,实现对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硬约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家公园体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相继建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两山”理念持续引领绿色低碳转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识。绿色发展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动力引擎”,推动形成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浙江安吉余村实现从“关??笊?rdquo;到“绿富双赢”的转型;安徽、浙江共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宁夏“四水四定”制度改革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形成干旱地区绿色发展的可推广经验。这些探索共同表明,“两山”理念已深度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建构与实践路径之中。

 

事实充分表明,“两山”理念不仅重塑了发展方式,更重塑了发展价值。它要求我们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硬约束,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山”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绿色底色,昭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明远见。

 

 中国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贡献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加剧,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两山”理念作为源于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创理论,正在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这一理念展示了发展与?;た梢韵喔ㄏ喑桑澜缈沙中⒄固峁┝朔妒阶涞姆较?;它推动中国从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ち说裙驶垢叨裙刈?ldquo;两山”理念在生态系统服务、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成效,认为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中国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为全球生态治理注入了稳定力量。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先。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秘鲁钱凯港绿色施工、非洲菌草技术推广、东南亚清洁能源合作、设立于宁夏的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等项目持续落地,彰显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两山”理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现代化选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之上,导致全球性?;?。而中国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核,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因此,“两山”理念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也是世界文明转型的价值参照。它用中国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信心和借鉴。

 

理念之力,在于引领方向;思想之光,照亮文明前路。从深刻揭示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到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坐标,从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根基,到拓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路径,“两山”理念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的重要遵循,成为中国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的宝贵思想财富。它以简驭繁、以理服人,鲜明标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旨归与实践指向,是新时代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理念支撑和方向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执笔人:张弼 ,系中共宁夏区委党?!茨男姓г骸悼蒲写ΥΤぁ⒏苯淌?/span>

 

 

图片
图片
图片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贾德荣

 

“两山”理念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さ谋缰ね骋恍?,科学阐述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宁夏。

 

强化政治担当,增强践行“两山”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宁夏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环境?;ふυ诠烫嵘⒗┐蟪晒耐黄破?,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标本兼治、整体推进的攻坚期,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ず透咧柿糠⒄瓜刃星ㄉ璞尘跋拢恼媪?ldquo;生态红线”与“经济生命线”的双重约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矛盾突出,科学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さ墓叵抵凉刂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加强生态环境?;ぁ⑷嫱平览瞿慕ㄉ?、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站位全国大局、黄河流域全局,准确把握区情,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的深邃辩证思维、鲜明价值取向和巨大真理力量,主动顺应绿色发展大势,锚定目标任务,方向不变、信心不降、劲头不减,树立正确政绩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决定主动担负起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使命任务,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造福宁夏的金山银山。

 

树牢正确生态观,推动践行“两山”理念不断走深走实

 

“两山”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凝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新境界。践行“两山”理念,就是要树牢正确生态观,引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ど肪惩彩俏嗣裆R岢稚拿鹘ㄉ栉巳嗣褚揽咳嗣?,把人民主体地位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将人民主体观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生态利益,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因自然而生,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ぷ匀皇?,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必须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ね贫酶咧柿糠⒄?。要“像?;ぱ劬σ谎;ど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节约优先、?;び畔?、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守护好青山绿水。

 

树牢“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拖低持卫?rdquo;。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运用全面系统、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研究事物解剖事物,才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类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集合系统,共同支撑着自然资源生产力、生态承载力,维系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要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せ坪拖低持卫硖逑?,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让美丽新宁夏呈现出多元之美、系统之美。

 

坚持综合施策,以“两山”理念引领塞上江南越来越秀丽

 

一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组织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精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实现“双碳”目标行动方案,强化碳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能耗统计监测能力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深化“六权”改革,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扎实推动各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二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切实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强化重点河流信息化监测,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雇寥牢廴驹赐贩揽匦卸?,严格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强化优先监管地块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修复。

 

三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守“一河三山”生态环境基准线,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系统、重要生态廊道、河湖滩地?;そㄉ?。加强生态状况调查监测,开展生态?;ば薷闯尚拦?,编制我区生物多样性?;ふ铰院托卸苹侠聿季忠愿骼嘧匀槐;さ匚鞯奈镏直;た占涮逑?。

 

四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要建立“绿水青山”价值评估核算机制。加快建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属性的生态产品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形成生态产品价值衡量标准。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监测,摸清生态产品底数。要不断健全“绿水青山”经营开发机制。探索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态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盘活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各生态要素,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挥生态产品溢价效应。要健全“绿水青山”市场交易机制。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加快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和林权交易等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扎实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执笔人:贾德荣 ,系中共宁夏区委党?!茨男姓г骸捣ㄑЫ萄胁扛敝魅?、教授

 

 

图片
图片
图片

?;ず?ldquo;一河三山”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

龙生平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ず没坪雍秃乩忌健⒘躺?、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求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塞上江南”更秀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其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核心抓手,以此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近年来,宁夏推进“一河三山”生态?;ず托薷?,以系统思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生态?;び敫咧柿糠⒄剐步男侣贰?/span>

 

主要做法

 

生态修复重塑山川本底。宁夏以“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矿山整治、国土绿化、湿地?;ず蜕锒嘌员;?。一是矿山修复“伤疤变绿毯”。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7处人类活动点全部完成治理,六盘山三关口矿区生态修复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罗山38座风电机组及附属设施全部退出,累计完成矿山修复和国土整治56.48万亩。二是国土绿化“荒漠披锦绣”。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さ裙こ?,营造林425.3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270万亩。三是生物?;?ldquo;万类竞自由”。贺兰山岩羊种群数量突破4万只,六盘山华北豹频现踪迹,罗山发现国家二级?;ぶ参锩晒疟馓倚路植嫉恪I薷床唤鋈?ldquo;三山”重现“贺兰晴”“六盘润”“罗山翠”的壮美画卷,更通过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系统治理涵养黄河血脉。宁夏以“四水四定”为原则,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廊道。一是治污减排“清水向东流”。全面完成地级城市建成区13条黑臭水体治理,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二是节水控水“滴水润民生”?;?2.84亿立方米取水总量红线,完成16472个工农业用水户确权,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40万亩,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7.3%。三是生态补水“润泽万物生”??挂乒嗲雍厣顾芯?,年度补水1.68亿立方米,清水河、苦水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率稳定在100%,典农河、沙湖等水域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系统治理让黄河成为宁夏的“幸福河”,不仅保障了全区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更通过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支撑了现代农业、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改革赋能激活生态价值。宁夏以“六权”改革为杠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排污权交易“点污成金”。截至2024年6月,全区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量529笔,金额4081万元,交易量达5145吨,支持200余个项目建设,在沿黄9省区和西北5省区中率先实现跨市域交易。二是碳排放权交易“碳寻新机遇”。融入全国碳市场,截至2024年6月,全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129.45万吨,成交额7.64亿元,彭阳县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成为黄河流域首单,交易收益反哺生态?;ば薷?。三是用水权改革“水权生财富”。截至2025年4月,全区累计完成农业与工业等多种形式用水权交易464笔,水量2.88亿立方米,水权交易市场活跃度、交易量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经验启示

 

宁夏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的改革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通过系统思维重构生态?;び敕⒄沟谋缰す叵担?ldquo;三山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四水四定”优化资源配置,以“六权”改革激活市场动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一过程既遵循自然规律,以科技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又遵循经济规律,以制度创新实现价值转化。宁夏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学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才能真正实现“?;び敕⒄?rdquo;协同共进,为生态脆弱地区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鲜活样本。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生态?;び敫咧柿糠⒄埂J导砻?,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一是以“一河三山”为空间基准。通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自然?;で?mdash;生态关联区—生态延伸区”三级保护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二是以“四水四定”为资源基准。通过划定水资源红线,重构工农业用水配置体系,推动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三是以“六权”改革为市场基准。通过确权、赋能、定价、交易,让生态资源成为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资的资产,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系统思维打破了“就生态论生态”的狭隘观念,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提供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本。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破解生态?;つ烟獾?ldquo;金钥匙”。一是以技术革新推动生态修复。在贺兰山推广“草方格+沙结皮”的固沙技术,在六盘山应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提升森林质量,在罗山利用无人机监测生物多样性。二是以数字赋能优化水资源管理。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实现农田灌溉远程操控和精准计量,在盐池县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全链条,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以模式创新激活生态价值。探索“以渔治碱”“海鲜陆养”等盐碱地治理新模式,将盐碱地转化为“金银滩”,推动生态?;び胩厣瞪疃热诤???萍贾С挪唤鎏岣吡松卫淼男屎途级龋üJ酱葱屡嘤诵碌木迷龀さ?,为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完善制度保障,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探索揭示,制度保障是生态?;ば形戎略兜墓丶?。一是以法规护航生态底线。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明确自然?;さ睾诵谋;で谷宋疃?,将“呵护好‘一河三山’”上升为法律规范。二是以政策激励绿色转型。制定《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生态?;ぬ峁┠勘甑枷蚝筒僮髦改?。三是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将生态?;ぶ副昴扇氲胤降痴ㄐЭ己?,对未达标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执笔人:龙生平,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绿水青山结出“富民果” 奏响生态与产业的和谐乐章

王   迪

 

宁夏彭阳县的蜕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座曾深陷贫瘠的西北小县城,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持续的战略定力与实干担当,创造了从“苦甲天下”到“高原绿岛”的生态奇迹,走出了从“种树保水”到“林果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治理筑牢绿色根基。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2%。“山是和尚头、缺水贵如油、风吹黄沙走、降雨泥水流”是当时山川面貌的真实写照。面对生态困境,彭阳县深刻意识到,没有绿水青山,何谈金山银山。20年来,当地始终将生态治理摆在优先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围绕沟、坡两个重点,按照“先上后下、先坡后沟、沟坡兼治”的思路,探索出“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治理模式。目前,全县水平梯田由建县之初的3.8万亩增加到88.32万亩,基本实现从种到收的机械化作业,森林覆盖率也从建县初期的3%提高到21.27%,成为宁夏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区之一。在生态治理中,彭阳县注重将“生态账”与“民生账”相结合,鼓励农民参与植树造林和梯田建设,既让荒山披绿,也让群众通过生态建设获得劳动收入,实现了“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初步成效。当地以实践证明,生态治理不仅是生存之需,更是发展的根本前提,坚实的生态根基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林果产业拓宽富民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彭阳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彭阳的答案是立足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绿色成为富民强县的鲜明底色。林果产业成为彭阳县践行“两山”理念的典范。依托多年植树造林形成的资源优势,彭阳县大力发展红梅杏、苹果、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打造出“彭阳红梅杏”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红梅杏,从最初的“一棵树”发展为如今的“一片林”。当地通过对接市场实现品牌化发展,从“零散售”转变为“订单销”。同时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从单纯卖原果变为卖产品,推动红梅杏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彭阳红梅杏”喜获丰收,产量近6000吨,全产业链产值约2.3亿元。从“种树保水”到“林果富民”,小小红梅杏成为连接生态?;び肴褐谥赂坏?ldquo;金果子”。生态旅游的兴起也让彭阳县的绿色价值进一步释放。依托茹河瀑布、金鸡坪梯田等生态景观,彭阳县打造“生态观光+乡村体验”旅游线路,扶持发展27家星级农家乐、11家民宿,带动周边群众从事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行业。这片曾经的黄土旱塬,正将满山苍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走出了一条依托绿色产业实现富民增收的康庄大道。

 

机制创新保障持续发展。“两山”理念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健全的机制保障。20年来,彭阳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生态?;び氩捣⒄固峁┏中ΑT谏钩セ品矫?,彭阳县积极争取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等政策,让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稳定收益。同时探索建立“碳汇交易”试点,2024年9月12日,彭阳县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此单交易不仅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大突破,更为探索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新途径、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宁夏方案”。在产业发展机制上,彭阳县推行“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结体和利益分配长效机制。这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践证明,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破解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深层次矛盾,为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久而坚实的保障。

 

执笔人:王迪 ,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最新文章
 
>>   《宁夏日报》理论版专版刊发我校(院)理论工作者文章...
>>   【专家视野】汇聚起宁夏抗战的历史洪流(上)
>>   【专家视野】把牢工作主线 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   【专家视野】全面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专家视野】奋力打好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攻坚战
>>   【专家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专家视野】持续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   【新智库】多维度发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
>>  >>   《宁夏日报》理论版头条刊发我校(院)常务副校(院)长郝彤的署名文章...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