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论述的深刻领会、对新时代省级党校责任使命的全面把握、对全国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的准确研判,学校发出了向着全国有特色、西部创一流、西北走在前的“一流校 (院) ”建设目标前进的动员令,展现出了勾勒崭新蓝图、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决心和自信。对此,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第一,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省级党校(行政学院)进步升级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全国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统的机构改革,以及《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出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大规模培训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整体布局中的责任使命、任务目标、领导保障更加清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干部培训之需,省级党校 (行政学院) 必须不断探寻“一流校 (院) ”发展之道。实践一再证明,仅仅通过扩大校园规模、硬件升级换代等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校(院)在全国党校系统中的地位。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更加聚焦于核心能力。这次“一流校(院)”建设所提出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人才和队伍、一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和服务、一流的风气和人文环境,注重校(院)各种资源的综合再配置,是系统的而非“碎片化”的改革路线图,这必将推动校(院)各方面工作的深层次变革。
第二,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是推动“一流校(院)”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一流校(院)”建设,校 (院) 没有局外人。无论是校 (院) 领导,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部门、教辅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都在这个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中有自身的角色担当。党校教师是开展教研咨工作的主体,但是目前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前所未有。如培训对象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学员对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需要、科研任务量与质的要求、职称评定和聘用的压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地疏导和解决。在这次的“一流校(院)”建设规划中,我们看到了大量激励教师干事创业的重要举措,从物质保障、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等各方面都有比较完整的体现。而作为教师,亦不能因为差距的存在而懈怠,必须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在规划和目标中找任务,在教研咨等各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第三,推动“一流校 (院) ”建设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实现“一流校(院)”目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能一步一个台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何以钉钉子的精神将此项工作一抓到底,学校明确了“三步走”的规划。一是夯实各项基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支撑,通过扎实的基础建设为后续发展提供重要前提。二是完善机制保障——教学机制、科研机制、智库建设机制、管理服务机制等,通过制度建立健全将此工作抓长抓常抓细。三是加强目标管理——“六个一流” ,通过对标管理上台阶提水平。落实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意志,只有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我们才能做到既解决当前办学治校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又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质增效,谱写新时代校(院)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