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是我区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之一。在现代化征程上,宁夏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极大助力移民向共同富裕阔步迈进,激发了移民群众内生动力,拓宽了发展致富路子。但仍需促进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深化区域协作,增加人力资本投入,重塑家庭主体性,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促进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促进移民群众稳定增收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目标。从调研情况来看,经济收入结构单一、支出呈生存性消费结构、家庭抚养负担重等成为移民经济状况的主要特征。在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过程中,既要注重通过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移民稳定增收的“输血”功能,又要通过产业带动、技术帮扶、金融支持、项目扶持等措施提高移民的“造血”功能。要以移民家庭为基础,以村为单元,以乡镇片带为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和修订村、镇(乡)、县(区)、市四级促进移民增收的分年度目标任务,将广大移民增收意愿和需求汇集成农业增收项目的经络,使国家、地方政策支持与移民片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为贴近,发挥出更加明显的增收效果。
发挥村民合作互助组织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职能为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功能还需进一步强化。一要探索推进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入社,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二要探索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组织以其拥有的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与房屋、设备等经营性资产作为出资,共同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探索集体积累新机制。建立集体积累新机制,变过去“自取他用”为“自取自用”,完善集体公积公益金提取制度,探索家庭承包经营以外的集体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
深化区域协作,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区域协调合作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的福祉,也关系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些年,红寺堡区不断深化闽宁协作,组织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交流,为当地党员干部思想解放注入活力。将闽宁协作专项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等注入到教育改革、残疾人帮扶等多个领域,有效帮扶移民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协调合作,鼓励支持区域协调合作向基层深度延伸,促进村、乡一级与发达省市区域点对点交流协作。促使基层党员干部在交流互动中不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理念,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当地移民致富。鼓励移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到发达地区进行周期性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和致富经验,改变传统生计方式,为移民增收致富夯实人力资本基础。
技能致富是培育乡村能人的着力点。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双重推动下,发展致富面临的瓶颈在于个体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匮乏。对于家庭人力资本培育,首要手段为技能培训,进而增强家庭的致富能力。当前,乡村技能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培训类型单一且脱嵌劳务市场等问题,导致技能培训效率低下。“村打包”模式可有效降低技能培训资源浪费的问题。一是服务范围由一个村扩大到几个相邻村,参与培训的人口不仅局限在本村,让邻村志同道合的村民有平台和机会结识,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渠道。二是相同时间段内可开展种类多样的技能培训,让打包村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兴趣来选择培训内容,使培训的效果大幅提高,同时保证家庭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家庭的致富能力。
重塑家庭主体性,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精神贫困是指人的精神上一种无形贫困,其形成可分为物质贫困引起的绝对精神贫困以及精神发展滞后于物质发展引起的相对精神贫困。相对贫困与次生贫困的相继发生,不可避免地会给民族地区嵌入式乡村社区家庭带来返贫风险。首先,精准识别实施精神防贫的对象,尤其要做好针对家庭决策者的精准识别??衫孟钟械姆銎洞笫萜教?,以受教育水平、日常行为表现等为主要指标,对家庭重点成员一人一案进行分析,深入其内心世界,剖析其思想根源,精准实施精神激励。任何外部的防贫手段都需要家庭内部力量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精神防贫的最终目标,就是精神层面形成脱贫乡村社区家庭成员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典型模范人物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由于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拥有着巨大的网络传递功能,通过身边致富能手、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的现身说法,可广泛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家园和幸福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化富民,推动家庭行为内生化。所谓文化富民就是通过改善家庭思想文化观念与生活行为方式,增强移民乡村社区家庭整体思想文化水平,从而达到致富的功效。一是切实发挥乡村“群众会”的带动作用,善于以群众的视角、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家庭人力资本培育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群众课堂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一技之长;三是重视青少年接受高质量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让村民身边的“小先生”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规范读本的编写、农村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中来,以“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成员共同成长进步;四是以村为单位,评选最美家庭,以小奖励推动文明乡村大发展,切实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助力宁夏移民向共同富裕阔步迈进。
执笔:马成乾,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