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障学员、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生活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齐心共筑抗“疫”防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绽放。
立足本职,筑牢抗疫防线
春季学期开学,给校(院)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生活服务中心主任闫军在部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学员实行半封闭管理,人群聚集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必须科学精准做好食宿安排,才能确保学员、教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生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建日常消毒组、水电能源保障组、督导检查组和食品卫生检查组4个党员责任岗,成立协调联络、应急处置和洗消保障等3个党员战斗队,详细制定覆盖校区的每日排班表和路线图,明确各区域工作内容和标准,由责任岗党员带头完成对校区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出、即时纠改……4月7日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各责任岗共汇总23张检查表,反馈整改13条问题。
校园各餐厅仅开放1个入口、1个出口,按单向循环进出,各餐厅排队区域设置地标线、一米线等,引导就餐秩序。餐厅内划分就餐区域、制作提示标语、安排专人提醒,督促就餐人员严格落实分区就餐和“就餐摘口罩,起来戴口罩;吃饭少说话,无座打包走”要求。

公共场所坚持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卫生消毒坚持每日2次,消毒时间与公共区域人群活动时间错开。同时,制定《公共区域清洁消毒记录表》,统一消毒用品,统一规范作业,统一消毒记录。
注重细节,提升服务质量
细节考验疫情防控能力,细节更决定服务质量。
疫情期间,在校园内127个公共洗手处配置洗手液和宣传海报,在9台电梯内配置按钮专用纸和干垃圾桶,在各教学楼各楼层设置餐盒回收桶及废弃口罩回收桶,在学员房间内均张贴消毒、卫生等温馨提示……

生活服务中心马华龙表示,“食堂在供应自助餐与盒饭套餐的基础上,增加多种特色餐品,每周公示一周餐品安排,在确保用餐安全的基础上,丰富就餐选择,为学员、教职工提供更优质的用餐服务。”
定期定时对公用部位供水和燃气管网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管网漏损情况。制定水电气保障方案和应急抢修处理方案,与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提前做好沟通工作,确保供能供水安全稳定,保证现有服务不受疫情影响。每天安排专人加强对校园变电站和供能设施设备巡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精准施策,加强人员管理

生活服务中心通过链条式、网格化分级管理,建立“人盯人”体系,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确保每人“一档”, 严格落实在岗人员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进校上岗人员信息公示”制度。
建立后勤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细化人员状态分类,紧盯人员健康情况,尤其是近期返银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做好人员动态管理跟踪全覆盖,同时要求外地人员错峰返银、分批返岗,根据校(院)疫情防控和教学培训工作安排,确保各类保障支撑到位,并逐步恢复常规状态。
将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及时通知到社会化保障服务相关人员,并主动与疾控中心、自治区医院西夏分院、社区卫生中心对接,做好健康观测点管理规范培训。
生活服务中心人员纷纷表示,要以行动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答好“疫情防控”这张时代考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力做好教学培训服务保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