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轻量版_全国风楼阁约茶,全国空降网页版,同城附近200元学生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2-09-01    来源:共产党人2022年第13期    作者:张国清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是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系统概括为“十个明确”,其中“第七个明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精髓要义的集中概括。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需要全面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逻辑关系。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解读这个“奇迹”的密码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就是我国的经济工作是在党的集中坚强领导下完成的,党的正确领导、按经济规律办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当中得到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开展”,这就明确了党为什么要领导经济工作,以及党抓经济工作的好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百年党史发展全过程,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未来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本质问题。2020年以来,各级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生命权、生存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做好做大蛋糕、切好分好蛋糕,在特殊时期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在实践中应一体贯彻,不能相互割裂,一叶障目,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如果实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经济就能更好地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双重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新发展格局,分别从关键点和本质特征上进行了概括,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还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和战略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基础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走出当前困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立足新发展阶段,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发展理念新变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逻辑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精准性,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高效发展的生动局面,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到“决定性”,极大提升了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同时又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发挥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各有各的边界,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不断廓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两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终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是过去以生存需要为特征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以发展需要为特征的更高追求和更高要求的“好不好”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政策制定必须适应主要矛盾变化,宏观调控更要依据主要矛盾变化进行。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战略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经济要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行稳致远,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未来变革,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前作好战略性、前瞻性布局和谋划,使我国经济发展始终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都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必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必须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发展与安全重点要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等各方面工作。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法论。党领导经济工作要有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就是党领导经济的正确工作方法。“稳”就是要稳住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不能单纯地图速度快,既要有一定的速度,更要强调质量,要在经济平稳运行上下功夫;“进”就是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选准方向,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不走弯路,也不走错路。

 
 
最新文章
 
>>   实施共同富裕战略 建设美丽新宁夏
>>   高水平推进我区数字政府建设
>>   关键在党 核心在人 成败在干
>>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   打造投资消费旺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   宁夏打造文化兴盛沃土的着力点
>>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
>>   在传承耕读文化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