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轻量版_全国风楼阁约茶,全国空降网页版,同城附近200元学生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院)新闻
 
 
因热爱而追求为追求而坚守
 
 
时间:2018-09-21    来源:媒体信息室    作者:    编辑:马鹏丽    审核:    访问数:人次
 

   d1265274f06f15098014ebe32ac2fa08.jpg

    王丛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哲学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的“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专题被中组部评为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多次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以及宁夏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4年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313人才工程”,2016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7年被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称号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初来党校时王丛霞老师年仅21岁,正是花一样的年龄。不知不觉,她在党校已工作了22年,是实实在在的“老党校”了。王丛霞老师到党校后,一直在教研部工作。2018年初,由于工作需要,她从哲学教研部调整到科研处工作。   

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
  宁夏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外出求学的当地学子毕业后多选择留在外地。但是,王丛霞老师2008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后却选择了留在银川,回到她工作已有12年之久的党校,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教师这个职业。这既与她的生态哲学研究方向有关,也与她对西部这片土地深厚感情有关。她的导师欧阳志远教授这样评价: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曾多次深入治沙一线,来获取足够的感性认识。她所提出的荒漠化防治“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后以该主题思想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并通过评审。她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深厚情感,决心以荒漠化防治研究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生态哲学方面的研究。
  王丛霞老师结束学业回到工作岗位后,初心不改,深入调研,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夯实生态哲学研究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生态哲学的研究领域中,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近些年来,王丛霞老师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大而复杂的人类课题,从新的视角、实践维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5年,王老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荒漠化防治系统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的生态哲学研究”。她认为,荒漠化不仅是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现阶段中国西部发展的瓶颈,必须解决宏观思路问题??翁獠捎谜苎嘉教治侍獾闹饕芗懊艿闹饕矫?,同时通过荒漠化问题的考察,把看似局域性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置于系统发展和全局发展的视野下来进行研究。2018年,她又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宜居’问题的哲理研究”,她从困扰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困境问题出发,紧扣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及有限的事实、生态宜居在西北地区乡村振兴道路以及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运用生态边缘效应理论,分析西北地区“生态宜居”乡村的生态边缘效应,并对此效应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与探索。王老师在《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多规合一”》一文中,强调了“多规合一”不能仅停留在“术”的层面,更应提高到“道”的高度。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多规合一”,既是对不同层面利益协调内在需求的回应,又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外部需求的顺应。她常说,做好科研,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捕捉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要有深入基层调研的魄力。

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
  王丛霞老师对周围同事都很随和,可是对自己的要求却很高。平时工作中认真严谨,对自己的授课一丝不苟。她经常讲,上好课,是对学员最起码的尊重。职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饭碗,更是一个人的尊严。一定要对党校老师、党校课堂、授课对象的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否则难以站稳党校课堂。她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去做。
  每次上课之前,王丛霞老师一定要事先了解各个班次的学员构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打磨课件和讲稿,涉及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的相关内容时,哪怕是加班加点,她也要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最新精神融贯在授课内容之中。上课期间,为了与学员进行更好的交流互动,她一直坚持站立授课。我听过王丛霞老师的很多次课,她对理论阐释的精准,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对上课节奏的灵活把握,对学员参与讨论的调动,让我既佩服,又向往??渭湫菹⒒蚩魏?,王丛霞老师并不急于离开教室,而是与学员深入交流和探讨。她经常讲,不要小看这短暂的交流,他们所提的问题,恰是我们上课可能没有讲清楚的地方,或者是忽略的内容。这样,完善讲授内容就有了针对性。我听过王丛霞老师讲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等专题课。她的讲课风格与切入点、入题和收尾都很有特色,深厚的理论功底、古今中外的视野、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解读,学员被她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讲授思路深深地牵引着。
  也正是因为王丛霞老师严以致学的态度,她在各类班次讲课,均受到好评。2017年,王丛霞老师讲授的“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专题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理论教育类)。这既得益于她在主体班次所做的充分调研,又得益于她为了做好生态哲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长期研读,还得益于她对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困惑问题的直接回应。
  王丛霞老师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课,多研讨,多思考,这是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授课质量的途径之一。正所谓,教学相长是对党校老师的必然要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王丛霞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党校的年轻老师。大家深有感悟,只有端正教研态度,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学术素养,深入实际调研,回应现实关切,才能站稳党校这个崇高的讲坛。

着眼发展的团队意识
  团队建设是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关键和基础。王丛霞老师担任哲学教研部主任一职后,深知责任重于泰山。如何带好队伍?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提升教研部的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如何让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完美结合?如何整合部门力量?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最终,教研部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部门力量得到了有机整合,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让年轻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王丛霞老师组织教师在部门内试讲,真诚无私地提出意见、反复打磨、修改完善。她说,不及早把年轻教师培养出来,年轻教师就容易滋生惰性,对于以后的成长十分不利。在她和几位老教师的严格把关和悉心栽培下,哲学教研部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走上了主体班的讲台。党校为督促青年教师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建立了“导师制”,青年老师通过导师们的指导和帮助,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授课思路、授课技巧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党校教师的责任有多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就有多艰辛。王丛霞老师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党校事业。(王婧漪来源:《学习时报》 9月21日 07版

 
 
最新文章
 
>>   校(院)举办春季学期部分主体班次结业式
>>   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党校作为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政治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深入基层做“四员” 三级联动促发展
>>   【喜报】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效能目标管理考...
>>   聚焦民族工作主线 为科研咨询问诊把脉——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到校(院)调研...
>>   校(院)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全区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召开
>>   校(院)委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
>>   校(院)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