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轻量版_全国风楼阁约茶,全国空降网页版,同城附近200元学生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劳务协作:“铁杆庄稼”开出“幸福之花”
 
 
时间:2020-12-11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1日?06版)    作者:刘雪梅    编辑:王文艳    审核:    访问数:人次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嵋橹赋觯钊牍岢孤涫档车氖沤煳逯腥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闽宁扶贫协作开展以来,通过推进劳务协作带动了一大批贫困人口以稳定就业实现脱贫,劳务协作已成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一

  海原县是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的重点区域,自然环境恶劣,老百姓靠天吃饭,就业途径单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约22%??姑瞿钥诜銎缎饕院?,促进转移就业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劳务基地和劳务服务中心,培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等,确保每名困难劳动力掌握1-2门技能,实现就地就近务工和外出务工。海原县每年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口近10万人、创收10亿元以上,被自治区授予“自治区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疫情期间,劳动中介公司等通过微信群和微博等线上方式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援宁工作队海原工作组更是统筹闽宁资金,推出闽宁复工专车,“点对点”向福建及其他省区输送务工人员,促进贫困群众尽快就业,推动海原的劳务输出呈现逆势而上的良好局面。

  劳务协作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只能靠天吃饭的历史困境,也让贫困群众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认识到只有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才能真正摆脱贫困,激发了老百姓愿意干事的积极性,增强了老百姓能够干事的能力,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内生动力,也为脱贫不返贫提供了长效保障。

  二

  因缺乏技能和就业渠道,很多贫困人口无法找到工作。劳务协作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以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熟练掌握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通过定期举办招聘会和线上招聘活动等形式,紧盯市场劳务需求,多渠道宣传和发布就业岗位信息,让贫困人口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和途径。漳州市结合宁夏贫困人口在漳州市的实际就业情况,还特别加大了优质岗位的信息推送,每季度至少推送一次,确保薪资待遇在每月4000元以上,同时指导企业做好技能培训,强化就业保障措施,提高转移就业稳岗率。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帮扶交流和培训,有效提高了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深度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引进闽籍企业入驻,帮助兴办乡镇扶贫车间,让老百姓实现就业和顾家“两不误”。援宁工作小组还积极推动海原县职业学校和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与福建闽江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校校合作,让更多的年轻人提高岗前就业能力,提升了就业机会。

  三

  思想观念落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交通不便的西海固,贫困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伴随着闽宁劳务协作,不少群众通过外出务工见世面、长才干,一些返乡创业人员还将东部地区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发展方式带到了家乡,贫困人口通过当“产业工人”,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部分建档立卡户开始还有“等靠要”的思想,看着大家通过务工脱贫致富,也开始转变观念,努力学习各种专业技能,积极寻找就业机会。通过劳务输出,贫困人口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工作经验,拓宽了收入来源,有些人开始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当地的老百姓奔向康庄大道。贫困人口的思想解放了、口袋鼓起来了,致富信心更足了,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通过闽宁扶贫协作的持续推进,劳务协作这个“铁杆庄稼”在西海固的大地上开出了美丽的“幸福之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力,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作者:刘雪梅,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材男姓г骸陈砜怂贾饕逖г焊痹撼?

 
 
最新文章
 
>>   【专家视野】推进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理论前沿】持之以恒学好党史用好党史
>>   【专家视野】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学习好运用好...
>>   【专家视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
>>   【建言献策】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优实践地和新时代文化强区...
>>   【专家视野】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系上“安全带”...
>>   【专家视野】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   【建言献策】全方位优化乡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
>>   【专家视野】以数字化革命助力宁夏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专家视野】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