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繁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既是?;ず图し⑹谐≈魈寤盍?、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举措,也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着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本质上是要处理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即辩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实施“放”“管”结合。“放”,就是要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交给市场;“管”,就是要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把握“放”与“管”的关系,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打造市场化的营商环境需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方面要运用“减法”,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国家应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不断缩减清单事项。政府应从企业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减少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质资格许可认定等。通过“减法”使政府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另一方面要运用“加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便捷企业投资创业。政府应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大服务效应,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行集成式、一体化审批服务,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国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加强市场领域法治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通过强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使得法规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得以彰显,法规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得以提升,大力破除市场上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平司法、全民守法。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科学立法。国家应以?;げ?、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形成一系列事关营商环境的法规制度规范,基本实现市场主体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出台具体政策举措,提高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二是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执法。相比特殊政策照顾,企业更渴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更希望政府能够严格依法行政,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办事折腾。各级政府应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化,使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扮演好监管者、调控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三是合理调节利益关系,公平司法。司法机关应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企业,让市场主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要依法?;て笠导液戏ㄈㄒ?,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给予企业家长期稳定发展预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营造守法氛围,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尊崇法治,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赖以构筑的土壤。企业家应做诚信守法的表率,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共同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营造全社会尊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国际接轨,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以此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既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规则、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认,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口岸通关服务。优化和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和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流程,实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并联审批”的服务模式。对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要一视同仁,完善公平竞争环境。落实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新能源汽车制造、铁路旅客运输等领域对外开放的时间表路线图,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和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另一方面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在自贸区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将国民待遇延伸至投资发生和建立之前,吸引外国投资者在国内开办企业。在稳步发展现有自贸区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自贸区试点,利用自贸区优势,打破国际贸易、投资壁垒,实现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