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轻量版_全国风楼阁约茶,全国空降网页版,同城附近200元学生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系统观念”原则
 
 
时间:2021-03-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3月11日01版    作者:苗奇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和党的重要文件中还是第一次。以系统观念科学谋划、统筹全局,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深刻总结建党百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深刻理解“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深刻体现。系统观念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统筹兼顾,不只就事论事。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恩格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系统观念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不同系统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系统中不同主体和不同要素也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坚持系统观念的认识论在于把握并遵循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着眼于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对事物发展相关要素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整体把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看到事物的整体,又兼顾其部分,既关注事物眼前的发展,又着眼于事物的长远发展,把各个要素看成不可分割的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协调推进事物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第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历程的各个历史阶段,十分注重运用系统观念这一优良传统来指导实践,并将其作为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总结了独具特色的系统观念,提出了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并强调“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看待。他倡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主张要正确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中速度、比例、效益三个重要因素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对坚持系统观念的生动诠释。系统观念的运用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本身就处于战略制高点、全局关键点。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客观上需要坚持对系统观念的自觉运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由多领域、多环节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系统性特征和要求就越突出,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将影响整个系统及其他链条的运行,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这就需要提高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体而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用全局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凝聚党心军心民心,集聚人力物力财力,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做到审大势、观大局、抓大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第四,以“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现代化的梦想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一词共出现23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如何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张人民赋予我们的时代答卷,是检验我们是否树牢“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试金石”。这就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作为着力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既要积极办理当下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近期实事,又要主动谋划关乎人民群众长远利益、需要提前铺垫的好事。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着力解决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环境、安全等突出问题,用推动共同富裕、提高民生福祉来作为落实“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最新文章
 
>>   【专家视野】推进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理论前沿】持之以恒学好党史用好党史
>>   【专家视野】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学习好运用好...
>>   【专家视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
>>   【建言献策】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优实践地和新时代文化强区...
>>   【专家视野】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系上“安全带”...
>>   【专家视野】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   【建言献策】全方位优化乡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
>>   【专家视野】以数字化革命助力宁夏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专家视野】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