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开始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变,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转变,从消除绝对贫困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转变。“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开启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推动工作目标的转向、工作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投入、体制和政策保障,确保“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推动“三农”工作目标的转向
■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从“三农”工作目标上看,脱贫攻坚期间,脱贫地区主要聚焦贫困农村的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消除“多维贫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脱贫地区“三农”工作的目标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脱贫地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开启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区“三农”工作的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三农”工作任务的转移
■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渐走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脱贫地区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战略安排,推动“三农”工作任务的转移,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渐走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之路。一是全面提高脱贫质量。我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对脱贫地区的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提档升级,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建立防止返贫和致贫长效机制。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对返贫户和因各种因素导致贫困的致贫风险户及时监测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机制,确保不让一户掉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科学知识的普及、技能培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四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农村生活环境的整治以及农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培养文明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运用“互联网+”构建网格化数字化信息化乡村治理平台,形成高效应对问题的机制,打造专业化处理问题的队伍,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和乡村善治水平。
推动“三农”工作重点的转移
■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宁夏要从实际出发,实施“四大提升工程”,确保农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一是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资源,夯实特色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提升农业品牌,稳定提高村民收入。二是进一步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致富路径。大力支持和拓展易地搬迁移民区的扶贫产业,完善支持搬迁移民的就业创业政策,提升移民自我发展能力,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就业有困难的家庭成员就业。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人才下乡、农民工返乡,做好农村干部、经营主体、农民素质提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四是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在于教育。通过“互联网+教育”等途径弥补乡村教育“短板”,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夯实素质教育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五是优化健康服务。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探索智慧医疗新路径。加强生育服务、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提升村民健康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公众健康和全民健康水平。
推动“三农”工作体系的转型和完善
■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在内的工作制度安排。推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总结并借鉴脱贫攻坚中的工作制度和有效做法,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一是构建新的工作制度安排。从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风文明、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村庄民主、数字环境等方面做出工作体制机制安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分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构建新的工作体系。宁夏各级政府应在坚持脱贫攻坚原有体制机制基础之上,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视野、升级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内涵要求,科学构建工作体系。三是形成新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宁夏实际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以及客观、全面的政绩考核体系,确保乡村振兴全面扎实推进。四是形成新的服务体系。强化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乡村养老服务体系、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在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农民生计的同时,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三农”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
■建立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持?;ぶ贫群颓颗┗菖┱咛逑?/p>
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应推动“三农”工作政策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持?;ぶ贫群颓颗┗菖┱咛逑?。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转变,逐步过渡衔接到乡村振兴,实现政策的长期性和有效性。二是拓展脱贫攻坚政策。把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贫困户发展能力、壮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变为广大民众参与乡村振兴并分享发展红利的政策安排,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优化政策资源配置。逐步将脱贫攻坚中特惠性、福利性帮扶政策转变为加强和改善民生、兼顾各类群体的普惠性支持政策。增加人才政策含金量,大力培养脱贫地区的本地人才,引进高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政策,探索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