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次全会延续并深化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论述,并将其明确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由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横跨“十三五”和“十四五”两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制度具有根本性和稳定性,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先要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同时,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意愿更加强烈,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更为复杂。以制度的形式在社会治理方面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有利于更加有效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压实政府社会治理责任,比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等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在全社会营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弘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公共安全网。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打造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载体加强宣传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严打、严管、严防、严治结合;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防控体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服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稍せ疲茉熳宰鹱孕爬硇云胶颓咨朴寻纳缁嵝奶?。建立社会心理的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增强全社会信心。健全社会心理的教育辅导机制,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群体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得失和荣辱。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和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在社会心理救助与疏导工作中的作用。改进社会心理的服务管理机制,强化社会心理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提高社会心理的?;稍ず褪璧寄芰ΑM晟浦氐闳禾逍奶璧蓟?,鼓励其重塑自我、融入社会。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