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轻量版_全国风楼阁约茶,全国空降网页版,同城附近200元学生

 
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五中全会精神
 
 
坚定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不动摇
 
 
时间:2020-11-11    来源:《宁夏日报》2020年11月10日10版 思想·理论    作者:杨春雪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不仅要实现,而且要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在2020年全面总结我国在第一个百年中取得的成就、获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布局,是时代交给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责任。此次全会的重要议题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着这个目标而执着奋斗。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就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随后,周恩来在这次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指出:我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温饱、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目标,都是紧密围绕现代化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20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着追求,是全国一盘棋,共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的现实举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彰显了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的统一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我们常讲的工业、农业、信息、科技领域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需要代际努力、接续奋斗,同时也必须安排部署一系列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通盘考虑到现代化的多重影响因素和实现条件,如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实表征,为我们指明了现代化的方向。并且,全会在此远景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条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为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找到了具体路径,从而将远景目标与现实依据、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结合起来,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的战略视野。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

 
 
最新文章
 
>>   在学习宣传阐释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校(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
>>   凝聚起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胜利的磅礴力量...
>>   努力在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贡献智慧力量...
>>   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科学依据
>>   对“五个根本”的认识
>>   从五个维度着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   以先行区建设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
>>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   夺取新胜利的“宁夏画卷”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