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之间协同发展、互相支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好发挥国家在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捷、成本合理、品种多样的融资服务;强化人力资本培育,为实体经济升级提供更多具有更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
不断增强经济的质量优势,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围绕中高端消费需求,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效应。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特别是强化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元器件领域的高端制造能力。此外,还要继续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网络之间的相互连通和衔接。
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就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就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另外,要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