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立足我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切实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只有立足时代特点,把握世界大势,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才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性和内在逻辑上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与碎片化理解。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动摇。
要有发展的观点。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实践发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要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的实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又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新的富有时代性的理论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实践,又以鲜活的实践促进理论进一步发展,进而以发展着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新的境界,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